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紫薇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完整阅读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

完整阅读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

山泽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古代言情《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》,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,作者“山泽”创作的,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,剧情简介如下:起来,直勾勾的盯着他。也是这一瞬间,李善长竟从朱标身上看到了老朱的影子。那眼神中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,简直和朱元璋一般无二。努力平复心头悸动后,李善长忙跪地叩谢。“太子大恩,老臣只能愧受。”“嗯。”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,“既然如此,先生请回吧。”就在李善长准备告退之时。皇六子楚王朱桢径直......

主角:朱标朱元璋   更新:2024-02-15 12:07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完整阅读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》,由网络作家“山泽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古代言情《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》,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,作者“山泽”创作的,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,剧情简介如下:起来,直勾勾的盯着他。也是这一瞬间,李善长竟从朱标身上看到了老朱的影子。那眼神中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,简直和朱元璋一般无二。努力平复心头悸动后,李善长忙跪地叩谢。“太子大恩,老臣只能愧受。”“嗯。”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,“既然如此,先生请回吧。”就在李善长准备告退之时。皇六子楚王朱桢径直......

《完整阅读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》精彩片段

《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》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,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,推动了情节的发展,同时引出了佚名的故事,看点十足。《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》这本连载中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佚名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23章.儿子当太子早就当烦了,已经写了814467字,喜欢看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 而且是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。

书友评价

主角塑造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机器人,冷冰冰的,按照程序执行,一丝不苟。

抛开穿越过来二十年 至少能9.5分以上好吧

朱标胎穿20年都没有改变一点点历史进程么,搞得开头各种算计有功之臣,1权谋文太重,2常氏提的太多又干政,3常遇春之死徐达北伐小失利,主角是朱标完全可以避免,还有女真为啥不顺手灭了,李善长难道比刘伯温差么,保刘伯温放弃李善长,叙事还是不错,

热门章节

第119章.朱标:李先生果然国之正臣(加更)

第120章.李善长:我就不该活着!

第121章.开设三司

第122章.对手?挚友!

第123章.孝子联盟,笑出天际

作品试读


“哦?”

李善长直接承认是胡惟庸构陷的刘伯温。

这还真让朱标有些没有想到。

不过下一秒。

朱标收敛心头诧异,朱标看向李善长,故作诧异问道:

“李先生,胡惟庸可是你的学生。而且他已是中书右相,何故构陷刘伯温啊?”

“太子明察,正因为胡惟庸只是右丞相,所以他才会构陷刘伯温。”

“左丞相看似比右丞相只高出半级,可二者的分量,却是天差地别。”

“而在老臣之后,刘伯温更有可能担任左丞相之职。”

“毕竟与刘伯温相比,胡惟庸无论是资历、人品、声望亦或是谋略都相差甚远。”

“所以胡惟庸想要更进一步,这才构陷刘伯温。”

“竟是如此?”

朱标摆出一副大为震怒的样子,紧接着冲李善长继续问道:

“那李先生以为,谁更适合接替你的左丞相之职?”

“还是胡惟庸。”

李善长目光凛然,摆出一副大公无私的表情郑重回答:

“左丞相乃我朝主相,百官之首。”

“所以不应频繁变更。”

“刘伯温无论是才能还是威望,都是最合适的人选,甚至比老臣更加合适。”

“只不过他年事已高,恐心有余而力不足,甚至天不假年。”

“胡惟庸虽然擅妒,可他确有丞相之才,所以老臣认为以胡惟庸为相最为合适。”

看着摆出一副中正体国的李善长。

朱标心中不由一阵感慨。

这李善长、胡惟庸师徒俩当真个个都是人精。

胡惟庸素有急智,才能也算出众。

李善长故作愚钝,可心里的算盘却是精明的很。

以退为进的法子,被他用的几乎毫无破绽。

“举贤不避亲,李先生果然有古人之风。”

“不过孤想问,左丞相之职,为何不能由先生你继续担任。”

李善长微微一愣,有些诧异的看向太子朱标。

谁说他不能继续担任左丞相了。

虽然他刚才口口声声举荐胡惟庸为中书左丞相。

可他刚才也说了,中书丞相不能变更过于频繁。

他可没说现在就把左丞相之职交给胡惟庸啊!

而且他也没说自己有告老还乡的打算啊!

可一想到刚才自己说得话,李善长无奈,只好硬着头皮说道:

“为我大明,老臣自当死而后已。”

“只不过臣刚刚说刘伯温年事已高,然而老臣比他还要年长一些呢。”

“若不是一心想继续为我大明效力,老臣这把岁数早该告老还乡了....”

李善长这话本是自嘲。

他还等着朱标规劝,让他继续留任中书。

只不过李善长没想到的是。

他刚一说完,朱标竟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。

“的确,李先生劳苦功高,朝廷应该给先生一个富贵晚年。”

“等过些日子先生告老还乡,到时本宫一定亲自相送。”

“太子,臣......”

就在李善长准备直接坦白,自己并无还乡之志的时候。

只见朱标表情猛的冷厉起来,直勾勾的盯着他。

也是这一瞬间,李善长竟从朱标身上看到了老朱的影子。

那眼神中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,简直和朱元璋一般无二。

努力平复心头悸动后,李善长忙跪地叩谢。

“太子大恩,老臣只能愧受。”

“嗯。”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,“既然如此,先生请回吧。”

就在李善长准备告退之时。

皇六子楚王朱桢径直走到朱标跟前。

“大....大哥.....”

心神未定的李善长刚要离开,却发现素来以胡闹闻名的楚王朱桢,在朱标面前竟乖巧的可怕。

他清楚的发现,此时朱桢看向朱标的眼神竟然满是敬畏。

“你可知错!”

此话一出。

李善长清楚看见朱桢身体猛然一颤。

随即竟直接跪在了朱标跟前。

“大哥,臣弟知错,臣弟不该对宜伦妹妹胡说。”

“既然知错,自己拟个惩罚。”

“是.....”

朱桢跪在地上沉思片刻,随即看向朱标小心说道:

“臣弟口无遮拦,应抄写皇明祖训五十遍,以正心性。”

见朱标依旧没有开口。

朱桢无奈,只好继续说道:

“还....还有,臣弟妄议,应.....应该打手板二...二十下.....”

“二十下?”

“五十下!”

听到朱标反问,朱桢连忙改口。

也是如此,朱标这才满意。

“现在去母后宫中领罚,明日晚间将五十遍皇明祖训交给你皇嫂。”

“是....是.....”

语罢,朱桢起身便要离开。

路过李善长时,朱桢还很是客气的冲李善长拱手问好。

也是朱桢如此,李善长愈发诧异了起来。

要知道,楚王朱桢是除燕王朱棣外,闯祸最多的皇子。

鲁莽、胡闹、不服管教,这些对楚王朱桢的评价,哪怕朝堂大臣也多有耳闻。

可李善长没想到的是。

就是这么一位混世魔王,在朱标跟前竟乖顺的似学堂稚子。

没有顶撞、没有狡辩,甚至还自己给自己拟了个惩罚。

而且李善长也能看的出来。

朱桢对朱标绝非恐惧,更多的则是敬重。

“孤这些弟弟缺乏管教,让先生见笑了。”

“不敢不敢。”李善长连忙摇头,“太子不仅协助陛下处理国事,还帮皇后管教诸位皇子,太子才是我大明柱石。”

“先生说笑了, 若是先生确定还乡之期,记得告知本宫。”

“届时本宫好命人准备些心意。”

“是....老臣告退。”

语罢,李善长缓步朝朱元璋所在的谨身殿走去。

一路上。

李善长都在努力回忆,自己究竟何时与朱标交恶。

朱标竟然如此急切想要让他辞官还乡。

还是让他卸任丞相一职,是朱元璋的意思。

而看着李善长渐行渐远的背影,朱标不由轻叹出声。

尽管他也知道此时的李善长定然满新疑惑。

可这老小子不知道的是,自己让他卸任丞相之职,乃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。

因为朱标很清楚,刚强独断如老朱这样的人,自然不允许丞相来分割他来之不易的皇权。

身为穿越者,朱标更清楚老朱很快便要彻底取消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。

而那时候,谁在丞相的位置上,谁就必将成为丞相制度的殉道者。

正如朱标先前所说的那样。

李善长更像是朱家的家臣,与老朱相伴戎马,无论功劳、苦劳,他都不该为丞相制度陪葬。

让李善长尽早辞官还乡,也是朱标对这个洪武头号谋臣最后的恩赐。

“兄长.....”

见朱标看着李善长离开的方向愣愣出神。

太子妃常氏低声开口。

也是听到常氏的声音,朱标收敛情绪,转头看去。

“宜伦呢?”

“公主或许是哭累了,刚刚睡着了。”

似乎想到宜伦那可怜模样,常氏表情动容,看向朱标小心说道:

“三日后孙贵妃的丧礼,殿下当真不让诸皇子出面吗?”

小说《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
等两人离开,朱标再难抑制心头笑意,直接放声大笑了起来。

詹同也算是老成持重,为人、为官更是精明。

可她的女儿偏偏竟是如此坦率。

看着笑的不成样子的朱标,马皇后收起笑意,轻轻敲了敲桌子说道:

“好了,那丫头没进过宫,自然惶恐。”

“是,母后说得是。”

也是此时,常氏重新折返了回来。

“母后,兄长,刚刚把詹家那丫头吓坏了。”

“直到出宫之前还一直在问我,兄长会不会降罪他们家。”

听到常氏这话,刚刚平静下来的朱标竟又放声大笑了起来。

还真不是朱标失态。

只是在这个封建礼教极其严苛的环境下,特别是在规矩繁重的皇宫之中,朱标还真未曾见过如此可爱的姑娘。

至于是不是詹氏故意装出一副蠢笨样子,吸引朱标的注意力。

几乎没有这个可能。

这里可是皇宫,是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掉脑袋的地方。

就算詹氏有这个心思,她也不敢拿自己阖府上下来冒险。

“行了!”

见朱标笑个不停,马皇后出声提醒道:

“标儿,这俩丫头你中意哪一个?”

被马皇后这么一问,朱标收起笑容,温声说道:

“倒是没有特别中意的,若真要选一个的话,那就詹氏吧。”

“詹氏?”

对于朱标的选择,常氏还是有些意想不到的。

就方才詹氏那番失礼的举动,朱标不惩治她就已经算是大发慈悲了。

常氏实在想不明白,朱标为何会中意詹氏。

“兄长,吕氏那丫头也还不错,聪明懂礼。”

“刚才宫人送她与詹氏离开之时,吕氏还拿出了些散碎银两赏赐给宫人。”

“至于詹氏.....”

常氏似乎想到方才詹氏出丑时的样子,微笑着摇了摇头。

“詹氏这丫头心思纯粹,也是个难得的妙人儿,只不过皇宫礼仪繁琐,这丫头的性子或许有些不合适。”

“嗯。”

朱标也能看的出来,相比于詹氏,常氏似乎很喜欢吕氏。

只不过无论是出于今天两人的表现,还是基于原本的历史进程。

朱标都不可能选吕氏为嫔。

“常妹,最后孤的那个问题,你可还记得詹氏、吕氏怎么回答的。”

“嗯,詹氏说是其父亲告诉他,今日进宫或许是为兄长选择侧妃。”

“而吕氏聪明,自己便猜出来了。”

“不错,以吕氏的头脑,的确能猜出来。”

“可吕本难道是痴傻之人,他难道就猜不出来?”

被朱标这么一说,常氏明显一愣。

“兄长的意思是说,吕氏的聪明是她故意表现出来的?”

“嗯。”朱标微微点头,继续说道:“孤也相信,以吕氏的头脑,的确能猜出此次进宫的目的。”

“可刚刚吕氏的回答你也听到了。”

“她丝毫没有提及,吕本在临行前告诉她,此次进宫是为了给孤选妃。”

“她一直尽力证明所有一切都是她自己推断出来的。”

“如此足以看出,吕氏很聪明,但她目的性也是极强,如此急功近利却又善于伪装之人,进了东宫也是个祸害。”

听朱标说完,常氏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。

“相比之下,詹氏那丫头就坦诚许多。”

“孤先前也说了,娶妻娶德,娶妾娶色,詹氏胸无城府,而且相貌上也比吕氏要强上不少。”

“如此,若是挑选太子嫔,詹氏比吕氏更加合适。”

朱标说完,将目光转向旁边的马皇后征求意见。

而马皇后也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。

“丫头,老大说的没错,东宫只有你一个聪明人也就足够了。”


看着老朱一脸严肃的表情,朱标很清楚老朱这是在教他管理后宫的办法。

沉思片刻后,朱标也不得不感慨老朱的过人智慧。

的确,无论纳了多少妃子,只要让她们明白。

在她们头上不仅有一个太子,还有一个太子妃。

就算正宫娘娘落马,那这个正位她们也坐不上去。

如此一来,其他妃嫔没有了目的,他们自然也就少了竞争。

除了乖乖侍奉君王,为娘家多赚些好处,便也没有其他小心思了。

相比于那些通古斯皇帝宫斗不断的后宫,甚至被后上位的妃子左右储君的人选。

老朱的这套办法简直不知道要高明多少。

“标儿,虽说我与你娘是患难夫妻,情义无人能比。”

“可你与常家丫头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。”

“而且常氏那丫头不错,聪慧明理,心胸也宽广,可以为后。”

“父皇说的是,儿臣记住了。”

“嗯。”

见朱标很是受用,老朱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当见两名女子在宫人的带领下走进坤宁宫后。

老朱咂吧咂吧嘴,瞥了眼坤宁宫的方向轻声说道:“去吧,毕竟是给你选媳妇儿,你也应该去挑挑看看。”

“是。”

朱标应了一声,转身朝坤宁宫走去。

而当朱标一只脚刚踏进坤宁宫时,其中一名妙龄女子连忙转身跪下,恭敬叩拜。

“臣女吕氏, 拜见太子殿下。”

吕氏?

朱标心头微动,仔细看向跪在面前的吕氏。

而见吕氏跪拜,身旁的詹氏也连忙下拜。

“臣女詹氏,拜见太子殿下。”

“起来吧。”

朱标大踏步从两人身旁走过。

等坐定之后,当着几人的面将常氏的手放在自己手心。

这动作在后世看来简直再寻常不过。

可在这个讲究礼教的封建社会,这动作甚至可以冠上一顶轻浮孟浪的帽子。

常氏也觉得有些不妥,刚准备挣脱却发现朱标愈发用力。

见马皇后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后,常氏这才作罢。

“吕氏,你可曾见过孤?”

“回禀太子,臣女福薄,未能得见天颜。”

“那你怎知来人是孤?”

听到朱标追问,吕氏眼中闪过一抹窃喜。

似早就打好腹稿一般,有条不紊的说道:

“回禀太子殿下,臣女乃是猜测,这皇宫之中唯有皇家之人能不经通报便走进皇后娘娘的寝宫。”

“所有臣女猜测来人定是太子殿下。”

“那为何不是其他皇子?”

“臣女听闻,秦王殿下已经完婚在外开府,燕王殿下随此次北伐大军征讨北元。”

“为何不是晋王殿下?”常氏一时好奇,不等吕氏说完便开口追问。

“回太子妃,晋王殿下素有喜好诗文的美名,陛下虽命诸皇子研习军法,可却从未让晋王从军。”

“然臣女听闻,太子五岁跟着开平王习武,十三岁追随陛下在军中试炼。”

“所以臣女从稳健铿锵的脚步声中,便推测出来人定是经历军伍试炼之人,所以也就只能是太子殿下。”

吕氏说完,似乎很满意自己的回答,对着朱标微微躬身行礼。

“很好!”朱标应了一声,随即看向旁边的詹氏继续问道:“你也是如此想的?”

“臣女.....臣女.....”

被朱标这么一问。

詹氏忙用求助的眼神看向旁边的吕氏。

只因她们在来时,詹氏便拜托吕氏帮自己周旋,吕氏也是答应了的。

可让詹氏没想到的是,此时的吕氏正一脸平静,若无其事的看着朱标,丝毫不理会她那一脸窘迫的表情。

见此情形。

詹氏心中无奈苦叹一声,随即跪在朱标跟前,尴尬说道:

“臣女没有吕家妹妹那般聪慧,只是听到吕家妹妹拜见,臣女这才跟着拜见。”

对于詹氏的坦诚,朱标也是有些始料未及。

不过随即便继续问道:

“那你就不怕吕氏认错?在宫中若是认错了太子,这可是大罪。”

一时间。

詹氏被朱标这话吓得说不出话来。

额上汗水也不受控制的缓缓下落,就连身体也跟着快速颤抖了起来。

见她如此,太子妃常氏缓步走到跟前,将詹氏扶起后,温声说道:“你无需害怕,太子不会怪罪。”

“是....多谢娘娘.....不对,多谢太子妃。”

“臣妾....臣女失言。”

接连说错两次,此刻詹氏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
上一秒还未完全站起身子,此刻竟又跪了下去。

不仅如此。

此时詹氏上半身紧紧贴在地上,不敢抬头,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。

见她情形,朱标与马皇后对视一眼,努力克制脸上笑容。

“无妨,你第一次进宫未免有些紧张,起来吧。”

“是....”被朱标这么一说,詹氏这才战战兢兢的直起身子。

“殿下,臣女刚刚没想那么多,见吕家妹妹拜见,臣女便跟着拜见。”

“更是没想到认错太子会有什么惩罚,求殿下恕罪。”

朱标微微点头,并未有半分表态。

也是见到了朱标的反应,吕氏心中愈发得意了起来。

毕竟在进宫之前,吕本已经告诉她了,此次皇后召他们进宫,很可能会给他们赐婚。

而且更大的可能,是给太子选妃。

本来吕氏还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。

如今有了詹氏的衬托,这就更显得她聪明过人了。

“孤还有最后一个问题,你们可知今日召你们入宫所为何事?”

见吕氏迫不及待想要开口。

朱标微微抬手制止,将目光看向一旁的詹氏说道:

“你先说。”

“是。”詹氏努力平复心情,缓声道:“为太子选妃。”

“你怎知是给孤选妃?”

“临行前家父说的。”

一时间,朱标、马皇后还有常氏竟不约而同的笑出了声。

他们谁也没想到,詹氏竟然如此坦率,甚至坦率的有些蠢笨。

就连旁边的吕氏也忍俊不禁,只不过那笑容中带着几分嘲讽。

“吕氏,你说说。”

“是。”

吕氏微微躬身行礼后,缓缓说道:

“臣女从未进宫,家父的官职也并不算显赫。”

“所以臣女猜想,此次皇后娘娘召臣女入宫,乃是为了赐婚。”

“起初臣女并不知道是为皇子还是为殿下选妃。”

“只不过见太子前来,臣女心中便有了答案。”

“很好。”

朱标淡淡回了一句,看向常氏说道:

“常妹,赏赐她们二人,送她们二人出宫去吧。”

“是.....”


“兄长所言极是,雄英尚未出世,刘先生便愿意收雄英为徒,臣妾自然要替雄英行拜师礼。”

常氏说着,竟直接半跪在刘伯温跟前。

见此一幕。

刘伯温连忙跪在地上,不敢受礼。

“太子妃身份贵胄,臣怎能受的起啊。”

“无妨无妨,这是常氏替雄英行的拜师礼。”

朱标说着便将刘伯温搀扶了起来。

可即便如此,刘伯温依旧不敢受礼。

惶恐之下,刘伯温忙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一旁闭口不言的朱元璋。

“既然是老大两口子的意思,那你就受了吧。”

即便老朱也这么说。

可刘伯温依旧侧着身子,不敢正面接受常氏的三拜。

也是在常氏刚起身的瞬间。

刘伯温表情严肃,庄重整理完衣袍后,冲朱标、常氏恭敬一拜。

“殿下,娘娘,臣刘伯温肝脑涂地,也要拖着这副残躯病体,直到皇孙殿下蒙学的年纪。”

“若天不假年,老臣福德浅薄没有荣幸亲自为皇孙蒙学。”

“臣也愿将毕生心血录之成册,敬献给皇孙殿下。”

“如此便有劳先生了。”

朱标说完看向一旁的太医。

“从今以后,你便留在刘先生府上,一应开销由东宫支应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面对刘伯温那一副受尽礼遇,诚惶诚恐的感激模样。

朱标亲自将他送出了东宫。

可直到走出太子东宫,刘伯温却依旧觉得方才发生的一切有些不太真实。

他本以为召他前来东宫,朱标和朱元璋会一个唱红脸、一个唱白脸,强迫他担任中书丞相,去制衡胡惟庸。

可让他没想到的是。

朱标仅仅是让他给尚未出世的皇孙当老师。

听说过指腹为婚,定下娃娃亲的。

可刘伯温还从未听说过,指腹为师,提前预定好老师的。

和刘伯温一样。

目睹方才发生的一切,老朱虽然不理解朱标为何如此。

但老朱能够确定,朱标这么做,定然有他的理由。

“说说吧,你们两口子打的什么算盘!”

听到老朱的话,朱标轻笑一声,很是坦然说道:

“如父皇所见,拉拢刘伯温。”

“拉拢刘伯温?”

对于朱标这个回答,老朱很是不满。

心中不悦甚至已经写在了脸上。

“臭小子,你是太子,是咱大明将来的皇帝。”

“刘伯温仅仅是个臣子,值得你如此拉拢?”

“你还让常家丫头给刘伯温行拜师礼!”

看着极为不满的朱元璋,朱标轻笑一声,道:

“父皇所言极是,儿子身为太子,自然不需如此拉拢一个臣子。”

“可儿臣真正想要拉拢的,是天下士子之心!”

朱标神情一凛,严肃说道:

“父皇,自从洪武二年的科举之后,朝廷便没有再设恩科。”

“如今我朝中官员的选拔,甚至还沿用先前的察举制。”

“对此,民间早有微词。”

“世家之人更是诽谤父皇您这位朱皇帝轻视文人士子。”

“而那些文人士子没有接触朝堂的资格,自然偏听偏信,听信世家传出的谣言,对您敬而远之。”

听到朱标这话。

老朱冷哼一声,不置可否。

对待读书人,老朱倒是没有太大的偏见。

可对于那些世家大族,老朱是打心底里厌恶。

至于世家大族诽谤自己轻视读书人,老朱自然也是知道的。

之所以没处置他们,只不过是现在还没腾出手罢了。

“所以呢?世家诋毁咱,咱就要给他们让步,求他们不要继续诋毁咱?”

此时老朱眉头紧皱,眼眸之中满是不容置疑的骇人杀意。

“当然不是。”

“给世家让步,他们也配!”

“父皇您应当清楚,刘伯温在士林之中的威望,甚至可以说,刘伯温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。”

“儿臣方才如此礼遇刘伯温,正是为了告诉天下士子,朝廷、父皇您,以及儿臣这个太子,对待天下读书人都是格外的优待。”

见老朱眉头微皱,低眸沉思。

朱标话锋一转,继续说道:

“今日朝会时的情形您也看到了。”

“如今我大明朝堂少有敢说真话的正臣,不少官员甚至紧紧抱住胡惟庸这根大树不愿松手。”

“纵然刘伯温的品性世人皆知,可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敢为刘伯温仗义执言。”

“甚至可以说,你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,而胡惟庸则是站在百官跟前的皇帝!”

“砰~”

被朱标这么一说。

老朱怒火攻心,一拳狠狠砸在面前的案桌之上。

今日朝堂的景象,老朱也感觉到自己皇帝的权力被胡惟庸这个丞相冒犯。

对朱元璋来说,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。

“的确,如今我大明的官场着实晦暗沉闷了些,所以你打算如何改变?”

见老朱认同,朱标跟着说道:

“官场晦暗,究其根本便是如今沿用察举制推选官员。”

“察举制是不错,将地方有名望、德才兼备的人推举上来,入朝为官。”

“可这些人恰恰是被名声所累,没有锐意进取之精神。”

“他们只有名声,因此他们最在乎的也就只是名声。”

“为了保留这点可怜的名声,这些人便抱团取暖,相互勾结,没有半点锐意姿态。”

“然而科举却是不同,科举上来的学子大多年少,意气风发。”

“凌然少年气,更不愿同官场黑暗同流合污。”

“如今我大明的官场,就是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!”

对于朱标所言,老朱也很是认同。

“你这是打算重设恩科?”

“不错,儿臣打算今年便重设恩科,举行秋试。”

“一方面,是整顿眼下朝堂晦暗的官场。另一方面,则是为我大明储备官员。”

“储备官员?”朱元璋有些疑惑,低声喃喃。

“父皇,丞相制传承千年之久,你不会觉得只杀一个胡惟庸便能顺利裁撤丞相制了吧。”

“嗯.....”

就在老朱犹豫之际,朱标眼神一凛,沉声说道:

“丞相制传承千年,突然裁撤势必反对声一片。”

“所以儿臣以为,既然要办,索性就办的惊天动地。”

“将来把胡惟庸连同其党羽门客,一并揪出来尽数斩首。”

“只有杀的人够多,才能证明胡惟庸罪孽滔天,才能证明朝廷震怒。”

“只有让天下人看到,胡惟庸这个丞相的党羽遍布朝野,天下人才能明白,父皇您裁撤丞相乃英明之举!”

“也是因此,到时候受胡惟庸牵连的官员定然不在少数。”

“将他们尽数斩首,朝廷官职必然出现空缺。”

“儿臣重开恩科,举行秋试,正是为大明储备人才,弥补官职的空缺!”

朱元璋闻言,心中陡然一惊。

不过让他高兴地是。

此时朱标眼中的果决杀意,竟和他年轻时一般无二。

朱元璋原本还担心朱标过于仁慈,将来恐怕会被朝中大臣欺瞒诓骗。

可现在看来。

朱元璋完全不用担心了。

凭朱标这份果决,就算借给那些大臣十个胆子,他们也不敢诓骗朱标。

更重要的是。

饶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认,朱标的目光长远,比他尤甚。

他只想到裁撤丞相时,反对的声音自然不小。

为了平息这股反对的声音,老朱或许也会杀一大片官员。

可他却没考虑到屠杀官员过后,会给朝堂带来官职空缺的问题。

然而这一切朱标都考虑到了。

从方才朱标对刘伯温礼遇有加便能看出。

朱标从一开始,便已经计划好了一切!

“所以礼遇刘伯温,只是你向天下士子证明大明朝堂广纳贤才的手段?”

“正是。”朱标毫不掩饰,直接说道:“刘伯温虽然爵位不高,官位也不过正三品,可他在文人士子中的形象却异常高大。”

“方才儿臣所为,很快便会传遍整个大明。”

“大明太子未出世的孩子拜刘伯温为师,太子妃代为行拜师礼的消息,很快便会在士林之中传为美谈。”

“而儿臣这个太子在士子万民心中的形象,也自然成了礼贤下士,厚待读书人仁厚储君。”

“如此一来,重设恩科之时,前来应试的士子读书人定然再无顾虑,云集影从!”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