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紫薇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君臣那些事完整文集阅读

君臣那些事完整文集阅读

朱元璋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小说推荐《君臣那些事》是由作者“朱元璋”创作编写,书中主人公是朱元璋秦始皇,其中内容简介: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一部记载君臣活动的历史,我们了解历史,从君臣之间的活动展开,会了解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兴衰的演变过程。本书写在浩瀚的历史事件中,花了一点精力,动了一点脑筋,选取了近一百五十个君臣之间发生的故事,这些历史故事记载了君臣相处的过程和结果,给人一点启示。...

主角:朱元璋秦始皇   更新:2024-04-05 20:55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秦始皇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君臣那些事完整文集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朱元璋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小说推荐《君臣那些事》是由作者“朱元璋”创作编写,书中主人公是朱元璋秦始皇,其中内容简介: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一部记载君臣活动的历史,我们了解历史,从君臣之间的活动展开,会了解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兴衰的演变过程。本书写在浩瀚的历史事件中,花了一点精力,动了一点脑筋,选取了近一百五十个君臣之间发生的故事,这些历史故事记载了君臣相处的过程和结果,给人一点启示。...

《君臣那些事完整文集阅读》精彩片段

【】
宅心仁厚的君臣
我认为历史上最仁慈的人非宋襄公莫属,再有没有别的帝王可以称颂的?有,但无人出其右。
1.宋襄公和司马固
宋襄公是春秋时期乃至我国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,许多人都不懂他会是那样一位善良的人。这么一位君王,却有人骂他猪,真是太不公平了。
他跟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成王同时期人,有的历史学家说春秋五霸是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秦穆公和宋襄公。宋国到了宋襄公时期,也强大起来了,他能跟楚国抗衡,就可以说明这一点。
骂他是猪,是因为“泓水之战”失败。春秋历史在齐桓公称霸之后,基本上是楚国和晋国的历史,这两个诸侯国几乎没有一天的友谊。而宋国单独跟楚国交战,就是这一次“泓水之战”。后来宋国一直是晋国阵营里的一员,联合对付楚国的扩张。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?那是因为宋襄公打法太老套,按古人不打不成列的军队,而对方却是春秋列国里最无行的楚国。宋国输在优良的传统道德,输在善良的任性,输在没有听大司马固的劝谏。
当时,春秋两大集团抗衡,一是晋国为中心的北部战区,一个是楚国为中心的南部战区。宋国是晋国的坚实盟友,郑国因为地理位置特殊,一会儿是楚国的盟友,一会儿是晋国的盟友。
鲁僖公二十二年,宋国又去攻打邾国。株国在春秋历史里真算不上什么国,就像想在卢森堡,要是没事,谁也不会想起。可他也有主人,楚国就是他的主子。楚国知道附属国被人欺负,便赶来支援邾国。当时是楚成王时期,楚国开始强大起来了。楚成王是楚庄王的爷爷,要不是被他儿子楚穆王所弑,早五十年前就称霸了。宋国面对力量强大的楚国,最后被打败了,也是自然的事情。有人说,长勺之战,不是小国战胜了大国了吗?此一时彼一时,不好相比对照。鲁庄公可没有宋襄公那一副善良人品。楚国人一搅局,宋国也够喝一壶的。宋襄公的头盔被邾国人抢了去,还挂在城门上,丢尽了面子。这大概是有的历史学家没有把宋国列入五霸的原因吧。
过了不久,宋国又去攻打郑国,当时他弟弟目夷就劝谏不要打郑国,因为楚国人又会来捣蛋的,成不了,他没有听。因为这次战争,是两国争霸的战斗,战胜了宋国可以成为第三霸。但原因远不止这个,头年宋襄公和齐国、楚国在宋国召集其他诸侯开会,他手下叫他不要去参加,他坚持要去,还轻车从简,结果被楚国人扣押起来。后来鲁国出面调停,才放了他。这次,宋襄公不听手下的劝阻,执意报复楚国。泓水在河南周口的柘县,北距宋国京都商丘百里路都不到。
这次楚国人要渡过泓水才能跟宋国交战,对宋国倒是非常有利的机会。当时,大司马固看见对岸大风扬起灰尘,知道这次楚国的军队人数不少。过了不久,楚军已经到了泓水边。因为宋国军队在河的这边,他们必定要过河才能跟宋军战斗。
他们准备渡河的工作,只见有一股小部队开始分头走向河边,然后又分几小股人下水。
司马固对襄公说,这是他们的侦察兵,试探河水深浅缓急,看看哪处渡河安全。现在就开始准备攻击来敌,把命令传下去,在他们渡到河中开打。总之,渡河是攻打敌人最佳时机。
宋襄公嘴巴里说好的好,却心不在焉,那样子根本不把对手放在心里。
此时,楚军已经集结在河边待命了,只等探出水路,他们马上就会渡河。司马固有点着急地说,国君啊,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。他们人很多,我们人少。在他们渡河的时候,突然袭击,让他们乱了脚阵,失了方寸,失去指挥,我们才能有几分胜利的把握。
宋襄公轻描淡写地说,不急,让他们渡过河再说。这时候,只见他们探水路的士兵已经回头上岸。显然,他们马上就开始渡河进攻了。果然,他们探好了水路,迅速开始渡河。听到河水响声震天,司马固都要急死了,要襄公赶紧迎敌。宋襄公说,不要急么,等他们上了岸再说吧。
这时候,楚国的军队已经陆续上岸,但是还没有列阵。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,应该抓紧掩杀过去,大胜无疑。可是仁慈的宋襄公还是不打算攻击楚国军队。襄公要等楚国队伍整理好再打。各位看官,古人作战都是用战车作战的,等双方成列后开始打。这宋襄公遵守这个老古的原则,也是守着道德准则。不做偷鸡摸狗的营生,做光明正大的君子。
千年后的“淝水之战”,东晋部队面对多于几十倍的前秦部队,可能在出兵应战前就总结了“泓水之战”的深刻教训。强大的前秦部队就是因为渡河的时候,被谢玄的东晋部队扯了蛋,大败而归,从此萎了。
此时的楚国军队也觉得奇怪,一路上没受到任何敌人丝毫之抵抗。他们认为宋国军队害怕他们,士气更加振作了。而宋国军队的官兵也十分困惑,他们早等在那里做进攻的准备,就是没见主帅的号令,时间一长,士气早消退了。
大司马固一腔热血,冲到天灵盖,差点中风了。在楚国的军队摆好阵势,宋襄公才下令击鼓进军。
宋国的军队冲过去,楚国军队迅速作出迎战的阵势。宋国军队这一过去,就像鸡蛋碰石头,破的一地,没法收拾。结果可以想象——宋兵被楚国大败。襄公自己逃避都来不及,大腿上被簇了几箭。可怜的是他自己的警卫全被楚国人打死。宋襄公因为腿伤了,没逃多远就被抓了。
消息传到京城,宋国人都愤怒了,大骂襄公是猪。
宋国城下之盟,受尽侮辱。郑国之围被解除,楚国就把他放了。目夷说,祸害还远没有结束呢,因为他还没有受到足够惩罚。
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丧失战机,他是这么说,君子对已经受到伤害的人不再伤害,不伤害年纪大的人。有人说,你这话本来也没有错,关键是看对什么人啊。要是对俘虏,那是对的。人家已经投降了,就不能再伤害了。再伤害他,那有违背天理,违背信义了。他投降了,就意味着对你保持信任,相信你不再伤害他了。否则,他干什么投降呢?再说,楚国军队在过河的时候,并没有受到宋国的伤害,就是上了岸,宋军也没动他们。所以说你仁爱得糊涂了,仁爱得可笑了。
目夷比起襄公要明智得多,他说,强大的对手在险要的地方,还没有成列,是天赐良机。打仗肯定要伤人的,你要是心疼敌人受重伤,否则你就不打。
宋襄公人心很古,就像葛天氏、无怀氏时期的人。只是他的仁慈用的不是地方,有人骂他是妇人之仁。 敌国没有什么伤害,却害了自己国家的百姓。
宋国从此从沦为二流诸侯国,再也没有爬起来。
2.卫灵侯和公子男
下面讲的是一位心地仁厚,真正懂道理的公子。
鲁哀公二年春,卫灵侯在城郊游猎,他的庶子子南,名字叫郢的人跟着他打猎。卫侯对子南说,我没有嫡亲长子,准备立你为太子。子南听后默然不响,因为卫侯是有嫡亲长子的。
有一天,卫侯又跟子南这样说,他有点生气地说,自己还没到足以有辱社稷的时候,你还是改变主意吧。现在君夫人在堂,朝廷里的卿、大夫和士还在世。意思是大家都知道太子在外,你的任命只有让我受辱。他为什么会拒绝,又为什么生气呢?
太子已经出奔到宋国去了。原因是这样的:卫侯的夫人跟宋国太子宋南私通,太子辄也叫蒯聩被派到齐国去,给齐君献一个盂器。路径宋国的村野时,听见老百姓唱着这样一句顺口溜:“既定尔娄(意思母猪),盍归吾艾豭(读家,意思公猪)。”笑话里的娄猪比喻卫夫人,艾豭比喻为宋公子宋南。就是说你这个女人已经跟公子相好,为什么不嫁给我们的宋公子啊。卫太子听到后,感到极为难堪,认为是一种天大的耻辱。他让家臣戏阳杀夫人,家臣没有那样做。事情败露以后,他被迫出奔宋国,所以子南才这样说。
夏天,卫灵侯去世。卫夫人按卫侯遗嘱,命庶子郢,也就是子南为太子。子南说:“郢异于他子,且君没于吾手,若有之,郢必闻之,且亡人之子辄在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我不同于别的儿子,我亲眼看着父亲去世的。要是国君有这样的遗嘱,那我一定知道。况且亡人之子辄还在,也就是太子辄还在世。经他这样一说,才立太子辄为国君。
公子南就是这么有素质。嫡长子在,他绝对不接受继承君王的位置。不只是品德,更重要的是他知道,要是他来继承,不符合礼制,名不正言不顺,国家会产生内乱。
3.虞君和宫之奇
春秋时期,晋献公在三年前用良马和璧向虞国借道伐虢国,这一次再次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。宫之奇知道后,向国君说,你不能借道给晋国。国君问为什么,他从虞国和虢国地理关系来分析。就像人一样,唇齿相依,虢国是唇,虞国是齿。虢国是虞国的屏障,是门户。要是虢灭亡了,我们国家就敞开了大门,强盗想进来就进来了,这在国防上是相当危险的。
虞国国君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,这样的人对恶人往往没有戒备心。善人总是以君子之心推想别人跟自己一样善良,不会欺骗人,不会伤害人。所有善良的人都是天真的。他天真地认为晋国不会伤害自己的。他首先想到是晋国跟虞国同宗,都是姬姓,哪会算计自己人呢?天下哪有这样歹毒的人呢?
宫之奇知道国君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,一个祖先,按理是不会欺负自己的,这是做人的最低道德。但是,他没看到几点:
首先,当利益冲突的时候,互相残杀屡见不鲜,俯拾皆是。
第二,国君没有想过虢国和虞国在地理上相互依存,军事上相互支持的关系。
第三,他只知道晋国跟自己同宗,但没有想过谁跟晋国更亲一些。从三点来看,国君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,也是十分幼稚的。但是怎么说呢?
他先从亲疏来说,以打消国君的幻想。他说,我们跟晋国是同宗,这没错。但是,你没有想过吗?相比起来,晋国跟虢国更亲一些啊。虢国他都要去攻打,都想去征服,那么对我们更不用说了。他说:“将虢是灭,何爱于虞?”再说,至亲也因为宠贵而被杀的呢!何况国与国之间呢?
这个虞君似乎有所动摇了。但是,他信赖起神来了,说祭祀的时候让鬼神享受丰厚的净洁物品,神一定会帮助我们。宫之奇想,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愚昧啊,人都靠不住,神还能靠得住?鬼神不会真正亲近人的,只有高尚的品德才是依靠。就像周书上说“皇天无亲,唯德是辅。黍稷非馨,明德唯馨。民不易物,唯德系物。”也就是说,神是看不见的,他不是你的父母,帮不了你。什么能帮助你呢?就是做一个爱民的好国君。香气扑鼻的不是来自黍稷,而是你的品德。百姓不和,神也保佑不了你。如果晋大败虢国,回来取虞,也是完全可能的。到那时,虞国的山川社稷也就享受了晋国的祭祀了。
这样说服虞国国君,他都听不进去,仍然答应晋国使者。
当然,从晋国人说的话知道,宫之奇虽然很能说,但是他缺少一种毅力,缺少大声地说。《谷梁传》上说到这件事情。晋国借道虢国去打虞国,晋献公就担心虞国国不同意。
晋献公想,这事情瞒不过虞国大夫宫之奇,他肯定不愿意收我们的东西。荀息也很了解宫之奇这个人,还了解宫之奇跟他自己国君之间的关系。他说:“宫之奇之为人也,达心而懦。”也就是说,宫之奇很会说道理,但是内心却懦弱,这样的人不会坚持劝谏的。加上他比国君年纪小,他的话一般没多大效果。何况,现在他们拿到好玩在先,祸患在后。意思是虢国国君是下智,下智是想不到这一步的。
宫之奇知道将有大祸,便带着全家老少,逃奔到曹国去了。他走的时候说,虞国到年底,就被晋国灭了。果然,晋国灭了虢国,在回国的时候,路经虞国,便把它灭了。
虞国国君被俘。虞国在山西平陆县,靠近三门峡。虢国历史上有四个虢国,这里指东虢国,在河南荥阳,离开郑州几十里地。
4.郑君和烛之武
烛之武是春秋时期郑国人,他有才能,但是,他一生并没有受到国君的重用。
烛之武在晋文公和秦穆公围攻郑国的时候,临危受命,深如虎穴,凭自己的智慧,说服秦王放弃攻打郑国计划。
当时,晋国和秦国的理由是郑国对晋国无礼,怀有二心。晋军屯兵函陵,秦军驻扎氾南。函陵是郑国之地,今新郑,汜是一条死沟,在河南。
其实,他在这之前,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。国难当头,郑国那么一些高官,面对秦晋重兵压镇,束手无策,平时都是鱼肉人民的,现在倒成了吃素的了。难怪曹刿很不客气地骂鲁庄公和他手下的酒囊饭袋“肉食者鄙”。只要粗略想想,在春秋,凡是诸侯小国,几乎没有名人。危急关头,郑国还好有个大臣佚之狐想到烛之武。他认为,只有他才能说服入侵的秦国。于是,他推荐给郑国国君。佚之狐对国君说,国家危险了,要是让烛之武见秦君,他们定会退师。
于是,郑公把他叫来,想让他出使秦国,让其撤兵。可是,烛之武并不愿意,先前你干什么去了,朝廷里那么多位置,你不是宁可用酒囊饭袋,尸位素餐那帮子人吗,也不安排一个给我?他们拿高薪,高待遇,吃喝玩乐,灯红酒绿,贪污受贿,几百情人,开豪车,住豪宅,争着出镜,个个像个国家的栋梁,人前人五人六,人模狗样,现在国难当头却成了宿头乌龟,撂担子,推责任,担心害怕,奶奶的,也太过分吧。郑国亡了,我一个老百姓也没什么,横竖都是苦逼,老资还怕个鸟啊!于是,推辞说,我精力旺盛的时候,还都不如常人;现在已经年纪大了,更没有这个能力了。郑公知道过去没有重用他,闹情绪。他谦和地说,老烛先生,过去没有早用你,现在有了急难之事才想到你,这是我的过错。但要是国家灭亡了,你也没什么好处啊。郑公到底是一国之君,说起话来滴说不漏,还把老烛捆绑在一起:秋天来了,你这只老蚂蚱也活不了。
何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,堂堂国君向小的认错,烛之武还能说什么呢?要是不去,反倒是自己的不对了。
当天晚上,人们在他腰上捆上麻绳,从城墙上放到城下。摸黑到了秦国主帅军营,见到秦穆公。当然,秦国不是随便能说服的,那个秦穆公虽然还没有齐桓公和后来的晋文公那么霸气,他算得上春秋明君。要是不说到点子上去,不说到关键,不让他们知道这其中的利害,是不会服软的。他想,每个人,每个国家,都有软肋,而任何软肋都是两个字:利益。利益有大有小,跟秦国分析一下,看看他们怎么说。
他说,你们秦国跟我们郑国隔着一个晋国,你把我们打垮了,那会增加晋国的国土。这等于晋国的疆域宽了,国土多了。可是,相对来说,你的国土却小了。你们还不如把我们当做东道主,你们到东面的国家去,可以在我们郑国休息一下,我们也可以尽地主之谊,好好招待你们。你们路上要是缺少什么,我们可以提供给你。我们相互来往,相互提供帮助,这不是很好吗?
当然,这样说,秦国会以为你这个烛之武来说来说去,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。因此,他还揭穿了秦国吃过晋国的亏。他讲到晋文公在晋国有难,逃到秦国避难,答应给秦国土地。可是,“朝济而夕设版焉。”就是说,早上渡过济水,晋国就在边界设了围墙。晋国有满足的时候吗?现在,他们还想得到你们秦国的土地呢!历史上,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姐夫,多次帮助过丈母娘家,比如晋国遭到旱灾,粮食匮乏,大家都要断炊了,穆公夫人晋文公姐姐一句话,运了不少粮食。次年,秦国受灾,晋国却一颗粮食不给,还乘机攻打他们。
千斤梁,禁不住四两挑,果然,秦伯听他这样一说,气打不到一处来,说,是啊是啊,而且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。认清了晋国的面目,就撤军了。
他巧妙地利用了秦晋两国的矛盾,深刻透彻分析了利害关系,不仅说服了秦穆公撤兵,还派兵协助郑国防御晋国。既保护了自己,又瓦解了秦晋联盟。
这件事情,证实了烛之武很有外交才能。
起初,烛之武有才华有能力,但是,没有得到重用。要不是大兵压阵,这个烛之武也许一辈子碌碌无为,名落史册,沦为常人矣!
不过烛之武是那种内敛比较好的人。他有才华,有知识,有本领,也思想。却不张扬自己,不主动表现自己,有典型的文人特质。他不到处充专家,到处作报告,到处出书,哗众取宠,张开胡说八道的嘴巴,大话空话假话到处骗人。这种人往往不受君王的重视,也可以说君王很少了解他的下属。比如后来战国时期赵国的毛遂,在赵平原君手下三年,平原君也不认识他。后来平原君出使到楚国,需要人才的时候,毛遂只好自己找到平原君。
但是,许多时候,伯乐总是少的。否则韩愈会大声骂人,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,是常理。幸运啊,烛之武!
5.唐玄宗和颜真卿
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颜真卿是有名的书法家,字写得好,但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个大忠臣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里说到颜真卿,安史之乱刚开始的时候,颜真卿就得安禄山反叛朝廷的消息。颜真卿本来是御史,因为得罪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当太守,为了抵抗安禄山,第一件事,他冒雨加固城墙,疏通城池,统计辖区能当壮丁的人数,储备粮草,做好战斗准备。
他又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人,自从那天开始,他日夜守候在城上,没有睡个囫囵觉。安禄山没有把一个小小的颜真卿放在眼里,为什么呢?认为他是一个书生,就两个字写得好。安禄山写信要求颜真卿带平原和博平七千士兵驻防黄河的渡口河津,跟他这个安胖子一起干。颜真卿哪里会看上安胖子的旁门左道?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他撕毁来信,一拍桌子,速派司兵李平抄小路赶往京城,向朝廷汇报。到此时,朝廷才知道安禄山反叛。
但是,安禄山反叛是经过长期准备的,气候形成后,可以说所向无敌,国军渐渐败退。很快,黄河以北的郡县都投降了安禄山。那些国家的栋梁到了这样的时候,不是望风而逃,就是开门迎敌;不是弃城逃窜,就是为人所擒;不是婴城自守,做缩头乌龟,就是苦等援军。
得到消息,唐玄宗拉着杨贵妃胖嘟嘟的手伤心地说,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义士吗!当唐玄宗召见李平的时候说,颜真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?你看看,他把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,他不是当过御史的吗?他不得不佩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背叛朝廷!
颜真卿派李平到京城的同时,暗中派人带着讨伐安禄山的檄文到各个州郡做工作。果然,许多州郡都重新认识安禄山,再次回到朝廷这一边。
颜真卿招募勇士,不到十天功夫,就有上万人来参加。他告戒大家齐心合力讨伐安禄山,其情真令人感动。安禄山的几个叛将,比如像段子光派人到河北作战,到平原郡被颜真卿抓住。同时被抓的还有段子光手下的另外几个将领。颜真卿腰斩段子光几个人,以此警戒各州县。
这样,有些人就不敢再跟着安胖子瞎弄跑了,有的还起来杀安禄山的人。这以后很多人推颜真卿为抗击叛军的盟主。
安禄山反叛,给唐玄宗一个响亮的耳光。那些平时口口声声忠于皇上的人纷纷投降了安禄山,没有几个像无名英雄颜真卿出来效忠朝廷。皇帝都不认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要不是天下有变,颜真卿还只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下级官员。
俗话说,盐卖光了才知道秤。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,所谓平安年代不能识忠奸就是这个道理。
后来官至吏部尚书,太子太师,后来被奸暗害,被派到叛将李希烈那里去做工作,被李希烈杀害。李希烈本为淮南节度使,为人残暴专横,被人赶走,逃到京城。后被委任为蔡州节度使,不久反叛朝廷,自称为王。朝廷派人去做工作,希望他回心转意。有奸人知道李希烈这人残暴,很可能会杀来使。为了暗害颜真卿,故意派他去。当时有人听到这个消息,十分吃惊,说他都快八十的人了,难道朝廷就没一个人去?这要把颜真卿害死的。唐德宗也不是一个善人,就这样同意派他去。颜真卿倒是知道此去凶多吉少,但是凭着自己一腔热血,就去了。结果,颜真卿真的被害,享年七十八岁。书法界一致认为,能跟王羲之媲美的只有他了。

小说《君臣那些事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